事实上,维持美元作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及其汇率的稳定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目前我国对外资产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储备资产,对外直接投资和贷款在2008年底分别只占对外资产的5.8%和3.7%,其中人民币的部分估计微乎其微。我们应该将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利用商品、服务和技术的输出促进资本的输出,鼓励企业在走出去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为境外市场提供本币资金,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
战后美国又实施了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这一规模超过130亿美元的援助项目当然仍用美元结算,为美元最终成功排挤英镑成为世界主导货币立下了汗马功劳。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遭受重创,政府财政困难,金融机构和企业处境艰难。另一方面,要优化对外负债结构,促使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根据其武器借贷法实施对欧洲的军事援助,并采取美元结算等措施。进入21世纪,德国作为欧元区的中心,利用其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为国外提供欧元贷款,成功地将国内的过剩储蓄国际化。
一方面,要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开拓人民币输出渠道。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史来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如经济规模、贸易规模、货币政策稳健性、币值稳定性、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适宜的政策支持等。他说,这些表明了为什么到明年下半年,他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要想避免这种暂时的打压下去,随后是报复性反弹,一定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是在政府不断下放权利的基础上才出现一片市场。出口,应该说美国和欧盟的需求都不会那么大,他们要解决自己国内的一些问题。如果当初所有的价格需要价格批准哪来市场?如果所有的物资需要调拨哪来的市场?这几年我们政府权利搞的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是中央权利高度集中。
过去大家印象很深,在80年代、90年代基层的态度,基层的创新是得到鼓励的。我在一次会上讲,我们中文词很妙。
Stephen估计,接下来几个月,地方政府的问题都会不断爆发出来。许小年预测说:如果我们不对此进行改革,房价也许会下来10%,大概不超过30%,然后是报复性反弹。能够在房价高涨的时候,土地价格高涨的时候有新的土地进入到市场,而不是政府垄断,所谓集体所有制下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分税制从1994年到现在已经十几年,土地制度到现在几十年了,早就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情况若还不改,矛盾将不断地挤压。
如果中央解决地方的所有问题,那么地方政府就不用做什么,只要继续花钱就行,这样势必不好。中国经济靠外需已经不能靠了。因此,你要解决土地的供应,土地供应的增加。李剑阁:改革最大阻力是政府行政权力不断恢复改革的阻力现在主要在哪呢?李剑阁说,他的个人看法是,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断恢复。
第三,房地产调控,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调整,会减少投资拉动的动力。有新的土地进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土地,一级市场的建立,这里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极为重要的措施。
上半年看似没事,政策滞后,现金流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地方作为中国经济推动最活跃因素的投资能力迅速下降然而从本质上看,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推动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只有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才能为各项金融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9月15日在重庆表示,未来不良贷款可能有所反弹。与欧美的银行不同,中国的银行信贷绝大部分都进入到政府背景下的融资平台和央企、国企。因此,政府融资平台的未来走向成为今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进入专题: 地方债 。现在,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莫过于目前占据银行信贷资金绝大比例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在8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就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
按下葫芦浮起瓢,欧债危机让全球市场陷入恐慌。商业银行同时面临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压力。
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央行上半年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虽然中国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宽松政策背后,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因此一旦进入到政策的持续紧缩周期,地方平台贷就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引爆点,从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再次拖累中国金融体系。
而银监会在当前提出不良贷款有条件资产证券化,显示出目前监管部门对未来中国地方债务的走向作出的一种安排。银监会目前正在联合央行研究,向国务院汇报,开展有前提的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背景下打开一条出路。按照央行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计算,那么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上限约为14万亿元。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尚未到偿还高峰,但未来3年,压力会逐步显露,还本付息风险不容小觑,或许就是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期。
此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拟于6月到9月期间,处理2万亿-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央行上半年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银监会目前正在联合央行研究,向国务院汇报,开展有前提的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背景下打开一条出路。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尚未到偿还高峰,但未来3年,压力会逐步显露,还本付息风险不容小觑,或许就是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期。
此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拟于6月到9月期间,处理2万亿-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按照央行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计算,那么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上限约为14万亿元。
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9月15日在重庆表示,未来不良贷款可能有所反弹。而银监会在当前提出不良贷款有条件资产证券化,显示出目前监管部门对未来中国地方债务的走向作出的一种安排。按下葫芦浮起瓢,欧债危机让全球市场陷入恐慌。因此一旦进入到政策的持续紧缩周期,地方平台贷就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引爆点,从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再次拖累中国金融体系。
进入专题: 地方债 。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
现在,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莫过于目前占据银行信贷资金绝大比例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此,政府融资平台的未来走向成为今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与欧美的银行不同,中国的银行信贷绝大部分都进入到政府背景下的融资平台和央企、国企。商业银行同时面临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压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数黑论黄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